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与预防:完整了解糖尿病

糖尿病 预防


  4

糖尿病越来越普及,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国民病之一。尤其现代人饮食习惯精致化、久坐运动量降低等原因,糖尿病更开始往年轻族群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人十大死因之一。

9ZNmpqT.png.jpg


糖尿病越来越普及,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国民病之一。尤其现代人饮食习惯精致化、久坐运动量降低等原因,糖尿病更开始往年轻族群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人十大死因之一。

中国糖尿病人数居世界首位,按最近的统计数据,全球糖尿病在20岁-79岁成人中的患病率为8.3%,患者人数已达3.82亿,其中80%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6%,意味着,每10位中国成年人中,就有1位患有糖尿病,按照这一比例,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人,而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更是我们不容小觑的健康威胁

糖尿病的覆盖率如此广大,其中族群最多的第 2 型糖尿病又与遗传、后天习惯息息相关,提早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如何预防,对自己和家人都是一份保障喔!


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糖尿病的 2 大原因

糖尿病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对胰岛素的作用降低或两者皆有缺失所引起的疾病。


胰岛素为什么会分泌不足?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脏分泌的的荷尔蒙,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来维持血糖的平衡。而胰岛素分泌不足,往往是因为胰脏分泌胰岛素的 β 细胞功能受损,或是年纪的增长造成衰退,进而使身体组织细胞对醣类利用能力降低,甚至完全无法利用,让葡萄糖无法充分进入细胞内,造成血糖浓度升高,引发高血糖。


胰岛素作用降低的原因-认识胰岛素阻抗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想象胰岛素是一把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当因为肥胖造成体脂肪过高,胰岛素钥匙就无法正常打开细胞大门,让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造成「胰岛素阻抗」需要更多的胰岛素钥匙才能打开。


糖尿病有哪些主要类型?

根据 1997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的分类,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第 1 型糖尿病、第 2 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以及其他型糖尿病。

第 1 型糖尿病

第 1 型糖尿病的特性在于胰脏分泌胰岛素的 β 细胞功能受损,使得身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需要依靠施打胰岛素维持身体功能,也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一般来说,第 2 型糖尿病患可以依照状况,选择用口服药或胰岛素来治疗;但是第 1 型糖尿病患则一定要施打胰岛素,缺乏胰岛素也可能导致血糖过高,而产生酮酸中毒的现象。

第 1 型糖尿病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是糖友本身遗传基因的易致病性、环境、自体免疫疾病三种交互作用造成。另外,第 1 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较年轻,通常在 30 岁以前,但也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


第 2 型糖尿病

第 2 型糖尿病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第 2 型糖尿病的发病时期多在 40 岁以后,但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常见于成年人、有糖尿病家族史、代谢性症候群的患者以及体型肥胖者身上。

第 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子包括遗传、年龄、不良的饮食或生活习惯以及肥胖等,但在第 2 型糖尿病的发病初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若不是透过验血糖不容易被发现。而与第 1 型糖尿病不同的是,第 2 型糖尿病本身胰脏还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所以较不容易发生酮酸中毒的现象。


妊娠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但怀孕时却出现高血糖的现象,过去未留意的血压、血糖或贺尔蒙分泌,都可能在怀孕时有所变化。大部分产后就可以恢复正常。

怀孕前、后期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糖尿病的症状。在台湾,为了确认孕妇是否有妊娠型糖尿病,会在第 24 – 28 周产检时,筛检出血糖异常的孕妇。

可能出现妊娠型糖尿病的高风险族群有以下:像是肥胖、有第 1 型糖尿病或第 2 型糖尿病家族史、曾有过妊娠糖尿病史等,另外,倘若妊娠型糖尿病控制不佳,对准妈妈与宝宝都有可能造成影响。


其他糖尿病类型

其他型糖尿病是由许多其他因素所造成,例如染色体或基因的变异、胰脏的疾病、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药物的影响等,需要由医师来做诊断。


糖尿病要如何发现?认识常见的诊断标准

一般的诊断标准

1. 糖化血色素 (HbA1c) ≧ 6.5%

2. 空腹血糖 ≧ 126 mg/dL

3. 饭后 2 小时血糖 ≧ 200 mg/dL

4. 随机血糖 ≧ 200 mg/dL且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多吃、多喝、多尿与体重减轻)

前 3 项需要符合条件达 2 次以上 (含) 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第 4 项只要符合一次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血糖高于正常值,但还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意即「糖化血色素介于 5.7 – 6.4% 之间、或空腹血糖介于 100 – 125mg/dL,或在口服葡萄糖耐受测试下,血糖介于 140 – 199mg/dL 之间」,则属于「糖尿病前期」。在这个阶段如果能采取健康的生活型态,例如饮食管理、规律运动以及体重控制,还有机会将血糖恢复正常。


糖尿病常见 9 大症状

糖尿病在初期是没有特别明显症状的,如果没有特别做身体检查,很难发现自己已经罹患糖尿病。不过还是可以从一些身体的小变化,意识到自己是否有不适当的高血糖情形。除了天生基因导致的第 1 型糖尿病外,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有第 2 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或其他类型糖尿病,可以透过以下九种症状来简单判断:

1. 食欲增加 (多吃)

2. 排尿次数增加及量多 (多尿)

3. 不正常口渴 (多喝)

4. 体重不正常减轻

5. 视力模糊

6. 伤口愈合慢

7. 足部有针刺感

8. 皮肤搔痒

9. 不明原因容易疲倦、虚弱


一般常听到的「三多一少」为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指的是「吃多、喝多、尿多、体重下降」。如果发现你或你的家人朋友出现了以上症状,建议早点就医检查,并透过抽血检测来确定是否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有「隐形杀手」之称,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引发「糖尿病并发症」,造成病人生活质量降低,严重时更会威胁到生命,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心血管疾病 (如冠状动脉心脏病、中风)、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病变、足部病变等,所以一旦确诊糖尿病,管理血糖、不让起起伏伏的血糖影响身体功能,才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常见治疗

以目前的常见治疗方式来说,第 1 型糖尿病患会以胰岛素治疗;第 2 型糖尿病患则会依状况选择口服药或胰岛素;而妊娠型糖尿病患大部分能透过饮食的调整来获得改善,只有少部分需要胰岛素的介入来治疗。

糖友除了检视目前的生活习惯,做出适当的调整,并搭配血糖监测外,也要依照医师指示用药,一样能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胰岛素治疗的迷思

如果透过饮食、运动还是难以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就会需要药物的辅助,来帮助糖友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不过在糖尿病治疗中,许多糖友对于胰岛素治疗仍存在一些迷思,认为注射胰岛素会把身体搞坏、甚至洗肾,所以排斥胰岛素治疗

事实上,胰岛素本身对于人体无害,确诊初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是为了让血糖快速降回正常值,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预防保健:用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有效控糖

虽然糖尿病是万病之首,但只要好好了解糖尿病,并透过良好的饮食与生活型态来控制血糖,就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要降低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可以透过以下 5 个方法去落实:

1. 均衡饮食,建立少油、少盐、少糖、高纤饮食习惯

2. 规则运动,一周至少 150 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

3. 维持理想体重,将 BMI 控制在 18.5 – 24 之间

4. 定期健康检查

5. 多从事社交活动,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心理压力


「预防胜于治疗」平时建立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就能大幅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如果身体出现变化或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建议要尽快就医检查,进行治疗,如果已经确诊也千万别灰心,与医护团队紧密配合、扎实的调整饮食习惯,搭配运动和药物,依然可以享有正常的生活质量喔!

在确诊有了糖尿病后,还是可以透过药物治疗与自我照护,让自己学会如何与糖尿病和平共处、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让年老的日子过得更有保障。




相关内容
评论 0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点评
您还未登录,无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