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糖尿病?认识糖尿病的定义、类型及预防方法


  7

如何会得糖尿病?快和桦加一起看看吧!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_封面.jpg


近年来,患有糖尿病的人口不断增长,糖尿病的平均年龄更有下降的趋势,糖尿病不再是年长者才会有的慢性疾病,而是每个人都需要正视的议题。今天桦加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糖尿病的定义、成因、类型等相关知识。


糖尿病是什么?糖尿病的定义介绍

简单来说,糖尿病就是血糖代谢不平衡的表现。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的波动范围,大约落在70–140mg/dL之间,最多不会超过200mg/dL。所以当空腹血糖≥126mg/dL或是随机血糖≥200mg/dL,就表示罹患糖尿病了。


得到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关系

胰脏的β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的责任就是将葡萄糖带入细胞中利用与储存。当胰岛素出现异常时,便无法有效地将葡萄糖带入细胞中;葡萄糖更会大量累积在血液里,使血糖值超出正常范围,造成「糖尿病」。而发生胰岛素异常的主要原因有2个:


胰岛素分泌不足

多数年纪较大的长者可能会因为胰脏的退化,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所以得到糖尿病。另外还有少部分的年轻糖友,因为自体免疫细胞去攻击胰脏的β细胞,造成胰岛素无法被制造,需要藉由外部施打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的平衡。

胰岛素作用不佳

指的就是「胰岛素阻抗」或「胰岛素敏感度下降」。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会使周边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造成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到细胞中,出现血糖偏高的状况。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在糖尿病发生的初期,症状往往都很轻微,甚至难以发觉。以下为大家整理出得到糖尿病后的常见症状:

   吃多、喝多但体重却减轻

   排尿次数增加及量多

   异常的口渴

   精神状况不佳,经常嗜睡

   伤口不易愈合

   泌尿道反复感染

因此定时做健康检查、留意身体状况,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喔!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4项:

   糖化血红蛋白≥6.5%

   空腹8小时血糖≥126mg/dL

   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2小时血糖≥200mg/dL

   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吃多、喝多、尿多、体重减轻)且随机血糖≥200mg/dL

3项需要符合条件达2次以上(),或是第4项只要符合1次,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血糖高于正常值,但还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便属于「糖尿病前期」。在这个阶段如果能采取健康的生活型态,例如饮食管理、规律运动以及体重控制,还有机会将血糖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类型有哪些?如何知道我的糖尿病类型?

依照发生的病因不同,糖尿病也大致分成4种类型:


第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因为1型糖友的的免疫系统异常,自体抗体会攻击胰脏β细胞,所以造成胰脏无法分泌胰岛素,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的施打才能稳定血糖。第1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通常较轻,大约落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但也有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

第2型糖尿病

据统计,有超过9成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第2型糖尿病。除了遗传外,主要的发病原因还是和生活作息、饮食和体重过重等后天习惯有关。虽然平均发病年龄约在60岁,但近年来也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

妊娠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本来没有糖尿病病史,但怀孕时因为贺尔蒙的变化及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造成血糖异常的现象。大部份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生产完后,血糖就会恢复正常,但在未来5–10年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提高50%左右,因此还是要注意身体状况,且定时健康检查。

其他糖尿病类型

其他糖尿病类型是由许多其他因素造成的,像是染色体或基因变异、胰脏的疾病、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或是药物的影响等,也可能导致糖尿哦。


糖尿病会好吗?不同类型糖友的差异

刚得到糖尿病可能会好奇:糖尿病会不会好?

首先可以先了解自己血糖失衡的原因是什么,来判断是否有机会让血糖恢复标准。以第1型糖尿病的成因来说,胰脏功能的受损是难以逆转的,故无法完全痊愈;以其他或妊娠型糖尿病的成因来说,只要度过急性期的胰脏发炎或孕期贺尔蒙改变的时期,还是有机会让血糖恢复正常。

在了解自己得到糖尿病的原因后,也可以想想自己希望病情恢复到何种程度,因为每个人对于「痊愈」的定义不尽相同,所以要确认目标、对症下药,帮助自己达到心中「痊愈」的状态。


糖尿病的常见治疗方法

依照糖尿病的成因,第1型糖友会以「胰岛素治疗」为主;第2型则会以个人状况来选择口服药或胰岛素的治疗;而大部分的妊娠型糖友都能透过饮食调整来获得改善。


糖尿病如何预防?不同类型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并非每种类型的糖尿病都能提前预防,而以下2种类型的糖尿病,可以透过调整生活习惯来降低发生风险:


第1型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虽然第1型糖尿病与先天的自体免疫系统有关,较难预防,但有研究指出,如在婴儿时期,能喝足6个月以上的母乳,并在4–6个月后才接触米粉、麦粉等副食品,以及多摄取维生素D及不饱合脂肪酸,可以减少第1型糖尿病的发生。

第2型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因为第2型糖尿病的成因,跟后天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型态有关,因此可以针对以下几点,及早预防和改善:

1.控制体重

体重过重是造成胰岛素阻抗的主要原因,可以透过饮食、运动等方式,适当减轻体重5–7%,就能有效预防第2型糖尿病的发生。

2.均衡饮食

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才能从不同食物类别中获得不一样的营养素。如果正在糖尿病前期的阶段,可以透过减少醣类摄取的比例、增加蔬菜和适量蛋白质的摄取,来维持整天营养所需,也避免血糖波动。

3.规律运动

建议每周都要有15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或是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除了能提高身体代谢外,也可以预防慢性疾病的产生。

4.减少精致糖摄取

国健署建议,每人每天精致糖的摄取不可以超过每日总热量摄取的10%,且尽量控制在5%以下。假设每日热量摄取是1500大卡,精致糖的摄取就不能超过150大卡(37.5g)。因为精致糖容易造成血糖快速的上升与下降,除了容易造成血糖波动外,过度的摄取也会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5.补充足够水份

喝足白开水很重要,除了能维持正常生理的运作外,也能大量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取。建议每天开水的摄取量是自身体重乘以30–35cc来计算。


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若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佳,便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除了影响生活质量外,还有可能危害到生命。以下为大家介绍常见的急性与慢性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

   糖尿病酮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透压非酮酸性血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肾病变

   神经病变

   足部病变

   心血管并发症

   脑血管并发症

   周边动脉疾病

因此确诊糖尿病后,也要学习做好日常的血糖管理,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日常保健

其实得到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血糖控制不佳造成其他并发症、影响生活的质量。所以平时除了配合医疗人员的叮咛,在日常生活中也须注意以下几点:

   血糖的自我监测(SMBG),并确实记录

   调整饮食型态,均衡摄取营养并定时定量用餐

   规律运动,以每周150分钟的中强度活动为目标

   定期至医院回诊,遵从医疗团队治疗

   规律用药,不自行停药

   定期进行并发症检查,包含视网膜检查、周边血管及神经检查、足部检查

非糖友可以先从检视生活习惯,并做出适当调整开始;而刚确诊糖尿病的朋友也别担心,依照医师指示用药、搭配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能慢慢找到与糖尿病的相处之道。



相关内容
评论 0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点评
您还未登录,无法发表评论!